项目 名称 | 检查 项目 | 质 量 验 收 标 准 |
人 工 挖 孔 灌 注 桩 | 基本 要求 | 孔径(不含护壁)不得小于 0.8m,且不宜大于 2.5m;孔深不宜大于 30m。当桩净距小于 2.5m 时,应采用间隔开挖。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4.5m。 |
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应小于 100mm,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,并应振捣密实;护壁应配置直径不小于 8mm 的构造钢筋,竖向筋应上下搭接或拉接。 |
井圈 护壁 | 节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 20mm;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 100~150mm,壁厚应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 100~150mm。 |
护壁的厚度、拉接钢筋、配筋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; |
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0mm;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; |
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振捣密实,应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; |
护壁模板的拆除应在灌注混凝土 24h 之后;发现护壁有蜂窝、漏水现象时,应及时补强; |
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 50mm。 |
钢筋笼制作 | 应对钢筋规格、焊条规格、品种、焊口规格、焊缝长度、焊缝外观和质量、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; |
主筋间距 ±10 ㎜; |
箍筋间距 ±20 ㎜; |
钢筋笼直径 ±10 ㎜; |
钢筋笼长度 ±100㎜。 |
灌注 混凝土 | 挖至设计标高,终孔后应清除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、积水,并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。验收合格后,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。 |
灌注桩身混凝土时,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;当落距超过 3m 时,应采用串筒,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 2m;也可采用导管泵送;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。 |
当渗水量过大时,应采取场地截水、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。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边灌注,包括相邻桩的灌注。 |
桩位 偏差 | 现浇混凝土护壁 | 1—3根,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| 50㎜ |
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| 150㎜ |
长钢套管护壁 | 1—3根,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| 100㎜ |
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| 200㎜ |
放样 偏差 | 群桩 20mm |
单排桩 10mm |
桩径 偏差 | 现浇混凝土护壁 | ±50㎜ |
长钢套管护壁 | ±20㎜ |
桩顶 标高 | -50mm~+30mm |
垂直度 | 1% |
桩顶 平整度 | ±10mm |
工程 资料 | 施工方案、桩位图、成桩报告、成桩检验批、检测资料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,成桩竣工图 |